 | |  |
 | 可能包含医疗建议网络上的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医疗机构就医
血小板减少属于中医的血症,血症是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出于前后二阴,或外渗于肌肤的一类疾患。一般是指非外伤引起的出血,临床上有时只见一种出血,也有同时并见几种出血者,有的出血势缓量微,也有的势猛量多,此时可危及生命。 常规西医治疗,血小板减少多运用到激素、丙球、免疫抑制剂、切脾、输血输板等治疗方式,这些治疗对于 血小板减少症有很重要的地位,能够帮助患者在短期内快速的恢复血象,但若停药或者减量很容易出现血象的反复,且长期使用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其中以激素为甚,如:满月脸、水牛背、骨质疏松等等,也极易产生抗药耐药性,进而造成长期迁延不愈的血小板减少者有很多。 中医认为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可概括为外感和内伤、外感六淫之邪,入里化为邪热,或内伤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均能导致本病的发生。 经多年研究疗效验证,血液病专家谈到血小板减少者在运用以上常规西医治疗期间,配合中药治疗后,不但帮助其提升血小板恢复至正常并维持疗效,还能够帮助患者快速减少激素用量,减少由于药物减量而出现的血象大幅度下降,并且减少长期应用药物所导致的副作用。对血小板减少患者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明确,是患者的最佳选择。 1、急治其标。血小板减少(ITP)在急性发作期,出血严重,大块的 紫癜相互融合成片,除能看到的大面积、多部位的紫癜外,尚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最常见的鼻衄、齿衄、更为严重者,常伴有内脏的出血,如肾脏出血(尿血)、消化道出血(吐血、便血)、肺出血(咯血)、颅内出血(目衄)等。病情凶险,恶化迅速,有不少人死于出血(约5% )。此时,急治其标,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 2、缓治其本。血小板减少(ITP)急性出血期过后,进入慢性期,此期除需针对性治标外,更主要的是治其本,对因治疗,如原发性病人的慢性型,以气虚、脾虚、肾虚、血瘀为主,要区别不同情况,治疗要有所侧重。 3、标本同治。血小板减少(ITP)在稳定期时,时有紫癜,但紫癜不多不重,迁延不日久未愈(往往两年以上),除紫癜反复发作外,尚有乏力、腰酸、心烦、齿龈流血。此时可标本兼治。 4、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医学的治病以宏观辨证为主,现代医学的诊治以微观诊察为主,各有所长,亦各有不足,辨证与辨病结合,可取长补短,扬长补短。 辨证治疗此病,无论那一型,均可酌加有提升血小板作用 ,可收到良好效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