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一线治疗无效,二线治疗还有何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紧急情况的治疗 当血小板数值低于10的情况下,发生严重内出血的风险增加,如果同时伴有其他部位的活动性出血,甚至需要手术治疗时,必须保证患者血小板数值在50以上。对于这种情况,提升血小板数值可以采取血小板输注,或者是选择丙球蛋白注射,甲泼尼龙或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如果这些措施还是不能及时控制出血,可以考虑使用重组人活化因子Ⅶ(rhFⅦa)。 其次,二线药物选择 ①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包括TPO,艾曲波帕,罗米司亭等,虽然这类药物起效快,但药效一般不能维持太久,需要进行个体化的维持治疗,且费用昂贵。 最大剂量应用4周血小板计数不升者视为无效,应停药。 ② 抗CD20单克隆抗体,即利妥昔单抗 推荐375 mg每周1次静脉滴注,共4次。一般在首次注射4~8周内起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100 mg每周1次,共4次)同样有效,但起效时间略长。 ③ 其他二线药物包括:硫唑嘌呤,环孢素a,达那唑,长春新碱等等。 ④ 中西医组合治疗: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益髓升板,有效提升血小板数值,同时稳定病情,从而让血小板数值长期维持在较安全的水平,避免病情加重。 最后,避免增加出血风险的因素,包括因患者年龄增加和患病时间延长而增加的出血风险,血小板功能缺陷,凝血因子异常,病人伴有高血压,外科手术或外伤,感染现象,以及服用对血小板功能和数值有影响的药物等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