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近年来,儿童患血小板减少的人数越来越多,慢慢引起家长们的注意。但很多家长对血小板减少并不了解,以至于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或者护理措施,让病情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引起孩子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自身免疫机能紊乱的原因,与外界逐渐恶劣的环境因素也脱不开关系。因此,当发现孩子身上有出血点或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的时候,要及早去医院检查,寻找病因,对症治疗。 那么,除了治疗外,针对孩子的病情,家长还应该做点什么? ● 给孩子用薄荷油滴鼻剂早晚滴鼻,防止鼻粘膜干燥;严禁孩子抠挖鼻子,防止鼻腔出血。 ● 让孩子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如果大便偏干燥,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缓泻剂,如福松散、乳果糖等,防止大便干燥引起肛门裂伤。 ● 避免食用生硬食物,以免损伤口腔及消化道黏膜。 ● 若孩子血小板≤20×109/L或有贫血、高热时,应卧床休息;家长尤其需要看管好小孩子,避免不慎从床上跌落。 ● 避免孩子剧烈哭闹。 ● 注意观察孩子大小便颜色是否正常,如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 注意观察孩子的神志意识,一旦发现孩子有爱睡觉、烦躁、精神不好,小孩子有异常哭闹时,及时报告医生。 ● 大女孩如果在血小板降低期间例假来了,要告知医生。 血液病专家提醒,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时间大多比较长,在治疗期间,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细心的护理,包括孩子的饮食、日常护理、心理健康等等,帮助孩子减少疾病的痛苦,及早恢复健康的生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