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姓名:李XX 性别:男 年龄:8岁 籍贯:陕西
住地:西安市雁塔区瓦胡同村四组
患者于十个月前发现皮肤出血点,时有鼻衄,脸色苍白,去西安某大医院就诊,经验血和骨髓检查诊断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康力龙,强的松等治疗未见明显疗效,于2001年4月18日来我院就诊,随住院治疗,入院体检:T:37.3℃ P:50次/分 R:20次/分 BP:14.5/10.9 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重贫血貌,神志清醒,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皮肤无黄染,散在出血点及淤斑,颈部可能及数个肿大淋巴结,质软,无压痛,头颅无畸形,眼球不突出,瞳孔等园等大,光反应灵敏,鼻通气好,未见血迹,口腔粘膜苍白未见血肺,咽不红,扁桃体不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对称两肺未见异常,心界不大,心律齐,心率90次/分,未闻杂音,腹平软未触及包块,肝脾不大,脊柱四肢无畸,双下肢无浮肿。
入院血常规HB:40g/L WBC:2.5×10^9/L PLT:9×10^9/L Ret:0.3%,经骨髓涂片检查,有核细胞增生Ⅰ级,粒红比=1.4:1,粒红两系各阶段细胞均见形态大致正常,全片未见巨核细胞,骨髓小粒中以非造血细胞为主,骨髓涂片检查符合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之诊断,确诊后我们为患者制订了符合其病情的治疗方案,除服用复方皂矾丸和骨髓重健胶囊之外,还依据病情,采用辩证施治的方略制订中药汤剂,在中医古籍中并无再生障碍性贫血专有名词,但在古人的医案中有和再障极其相似的报告,在“医门法律”中有关贫血、出血、感染三大表现的病例,喻氏在“医门法律”中说:“虚劳之证,金匮叙于血痹之下,可见劳则必劳其精血,营血伤,则内热起,五心常热,目中昏花见火,耳内蛙鸣,口舌糜烂,不知五味,鼻孔干燥,呼吸不利,乃至饮食不生肌肤,怠惰嗜卧,骨软足疲。由于营血为卫气所迫,不能内热而脱出体外,或吐或衄或出二阴之窍,血出既多,火热进入,逼迫煎熬,漫无休止,营血有立尽而已,不死何待耶。”这段文字与现代医学中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之描何等相似。按照古人的描述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我们决定采用补肾阴,扶肾阳之治疗方略,使用淫羊藿、免丝子、巴戟、川断、肉桂及其它升血药组成方剂以补肾阴,扶肾阳,使用磁石、牡蛎等以镇潜浮阳,经过4个月的治疗HB由40g/L上升至71g/L,再经两个月治疗HB上升至93-103g/L,白细胞和血小板亦缓慢回升,经近两年的治疗,三系血细胞已恢复正常并稳定在正常范围,停药观察三年仍处于治愈之中。
本病例提示:①要按照中医关于贫血之分类,确定为肾阴虚阳亢型,采用滋肾阴扶肾阳,并镇潜浮阳之方法,就是分型要准,治法要针对。②要坚持治疗,不断调整治疗方略,首先是疾病过程中的阴阳交替必须善诊阴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