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姓名:张某某 性别:女 年龄:13岁 籍贯:四川 住院号:1646 门诊号:4402 病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两个月前患者发现脸色逐渐苍白,疲乏无力,活动后心慌气短,同时发现皮肤出现小红点和青斑,且极易感冒,在当地查血,HB:40 g/L,给补血药治疗无效,即去华西医大附院,查骨髓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使用强的松,安雄,输血等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来我院治疗。 入院后诊断,综合临床表现,外周血三系血细胞减少,骨髓涂片及活检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三溶血试验阴性,考虑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排除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本病例乙肝检测结果为“大三阳”,与再障的因果关系需慎重考虑,乙肝病毒可以损害肝脏引起乙肝病毒性炎症,极易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亦可损害骨髓造血组织,形成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亦称乙肝后再障。乙肝病毒感染常在再障发病之前3~6个月,属危险期,当然在其后漫长的乙肝过程中亦可发病,但由于人体产生抗体损害骨髓的危险性大大减低。至于为什么损害肝脏的同时也损害骨髓,由于肝在胎生期亦也造血组织,与骨髓结构有相似之处,本病例由于搞不清乙肝是在再障前或再障后,或由于输血所染,故其因果关系难定。由于乙肝后再障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常为临床医师所重视。可以排除AA-PNH,是因为患者无溶血表现,网织红细胞正常,三溶血试验阴性。 我们为该患者制订了治疗方案,特别重视中医提出的邪毒入侵,可以引用“血虚”“血劳”之说,在治疗中加入有关排毒的中草药,方案还是我所治疗再的方案,复方皂矾丸,再一再二汤加减,配用骨髓重健胶囊,并用司坦唑醇。 治疗从2003年7月21日开始,血象HB:75.8g/L,WBC:1.9×109/L,PLT:9×109/L,Ret:0.7%。输血后血象,直至2004年2月12日HB波动在70g/L上下,WBC波动在2.0×10^9/L、PLT:18×10^9/L上下,直至2004年5月10日,血象才缓慢回升,HB:87.6g/L,WBC:2.3×10^9/L,PLT:22×10^9/L,Ret:0.7%。到2004年11月8日以后HB:130g/L,WBC:5.0×109/L,但PLT回升缓慢,在治疗至2006年11月13日PLT才上升到98×10^9/L。 随访至2007年6月16日血象HB:130g/L,WBC:4.3×10^9/L,PLT:110×10^9/L,病人血象正常,身体健康。经过了漫长的治疗过程,病人耗费过大,也可能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但最终治好了一个极其困难的病例。医师、护士等全院人员欣喜之情自不用说,患者和家属更是百感交集,喜极而泣。这一瞬间眼泪和汗水混杂在一起,谁也无法把他们分开,然而对患者来说,治疗乙肝的路还很漫长,我们希望他一路走好,希望和治疗再障一样,有一个好的结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