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狼疮性肾炎是自身免疫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脏损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严重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后。 判断红斑狼疮的主要有4方面: 一蛋白尿超过0.15g或尿蛋白肌酐比的值,0.2 mg/mg, 二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超过5 个, 三肾小球或肾小管出现异常, 四肾活检显示符合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 按病情发展,一般可分为六期,微小系膜性狼疮肾炎(Ⅰ型)、系膜增生型狼疮肾炎(Ⅱ型)、弥漫/局灶增殖型狼疮肾炎(Ⅲ、Ⅳ型)、膜型狼疮肾炎(Ⅴ型)、硬化型狼疮肾炎(Ⅵ型)。 针对不同病理类型的疾病,有着个性化治疗方案: Ⅰ型一般不需要特意治疗;Ⅱ型患者,当蛋白尿超过1g,给予低、中剂量泼尼松激素进行冲击,1-3个月可逐渐减量;Ⅲ、Ⅳ型患者一般可以选择激素加免疫抑制冲击治疗,进行维持治疗阶段,不低于3年;Ⅴ型可以增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搭配激素治疗;Ⅵ型比如肾衰竭,血肌酐超过707,可以选择透析治疗或等着肾衰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