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 4 种紫癜类型诊治要点
心血管时间
作者:刘牧
来源:丁香园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的儿童季节性出血性疾病,其本质是小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炎症,表现类型多样,分为皮肤型,腹型,关节型及肾型紫癜,各型可混合出现,亦可单独出现 [1]。其中腹型紫癜有时症状隐匿,不易早期诊断。肾脏受累与否是决定过敏性紫癜远期预后的关键 [1-2]。
1. 过敏性紫癜的共同特点
(1) 季节性强,春秋季节高发;
(2) 年龄特点强,多发生于 2 - 8 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3) 患病前 1-2 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而过敏史多不明确;
(4) 可触性皮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小板正常,凝血功能多无异常。
2. 临床典型 4 种紫癜类型特点
临床典型 4 种紫癜类型特点
3. 需注意事项
(1) 除上述典型类型外,亦可 2 到 3 种类型混合出现,偶尔出现其余部位受累,比如颅内出血,鼻出血等;
(2) 腹型紫癜发病率高,约 2/3 患儿出现腹痛,男孩发病率更高,查体腹部压痛点不明显,无明显肌紧张,体征及腹痛程度不成正比,早期极易误诊,同时易与阑尾炎及肠套叠等急腹症混淆;
(3) 腹型紫癜腹部 B 超典型特点为:肠壁节段性水肿增厚,肠壁全层明显增厚 (达 0.4-1.0 cm,正常小肠多为 0.3 cm 以下),肠壁回声明显减低,不均匀增厚的肠壁突向肠腔,肠腔呈管状狭窄,增厚水肿的肠壁多分布于小肠,肠蠕动明显减弱。有时可见肠腔少量积液,年幼儿童可见肠套叠 [7-8]。
(4) 30%-60% 左右患儿出现肾脏受损表现,发病时间不一,多在出现皮肤紫癜后 1 个月内出现相关症状,甚至更晚,尿常规阴性不能除外没有肾脏损伤,有时可在三到六个月左右出现肾脏受累表现。多数可完全恢复,但少数患儿发展为慢性肾炎,预后欠佳。主要相关危险因素主要为皮疹反复出现,皮疹伴严重关节炎及消化道症状明显,患儿出现肾脏受累的可能性大 [9]。
(5) 早期判断肾脏受累严重程度及预后程度不易,目前缺乏有效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早期检测指标,应长期随访观察患儿尿常规的变化。孤立性血尿或不伴肾病水平蛋白尿患儿只有 2% 左右呈持续性肾损害,而肾炎或肾病水平蛋白尿患儿中 19.5% 有持续性肾损害。连续 6 个月尿检正常者较少发生远期肾损害,但仍需注意每年随访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