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血小板减少患者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发病突然,发展迅速,病情严重,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经过调查,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诱因与服用某些药物、饮食不当、精神因素、嗜烟、酒等有关。
其中药物占发病诱因的32.9%;饮食不当占20.65% ;精神因素占9.03%。而在缺氧的离原地区,溃疡出血与长期反复大量伙酒有密切的关系。这是由于高原地区有饮烈性酒的习惯,且对酒的耐受性较强。高原缺氧, pH值偏低,加之反复大量饮酒胃粘膜反复受刺激,故溃疡病出血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急救护理
轻度出血者嘱其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重度出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呕血时应平卧,双下肢抬高30°,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误人气管造成窒息;必要时氧气吸人;采血进行交叉配血、查血常规、电解质等,同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加快输血,补液。
输液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正确掌握输注速度,脉搏120次/min以上,收缩压低于10——11 kPa,尿量低于20 ml/h,心功能正常者每小时可输液1000 ml,收缩压上升10——11 kPa时,可适当放慢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心衰,对老年及心血管疾病病人尤为注意。穿刺静脉时应选择上肢,因上肢离心脏位置近,穿刺成功率高。
因此,需要警惕高危人群,加强出血高发季节、高发时间段的病情观察是争取抢救时机,降低出血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