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血液病脾切除前的一般准备:
1.输血:根据不同的疾病分别输不同的血(最好是成分输血).ITP术前可适当输入浓缩血小板或第8因子成分.如伴有出血造成的贫血,可输全血.
2.预防性应用抗菌素:普通病例可于术前3天开始常规应用一般性抗菌素.
3.特殊情况:
A.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ITP:术前1日及手术日应加倍于术前用量,肌注与静脉并用,术后以维持量维持,以防止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同时又能增加血管的应激性,减少术中出血.
B.ITP:术前血小板(BPC)低于10 10^9/L,而且伴有严重的出血者,术前日与手术日可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球(0.4g/kg)以封闭网状内皮系统,减少血小板的破坏,相应的提高了血小板数,可大大降低手术中出血的危险性.
ITP脾切指征:
1.慢性ITP病程在6个月以上,内科治疗无效或对糖皮质激素应用有禁忌者.
2.急性ITP在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和丙球等治疗无效,出血严重时,应紧急脾切
ITP脾切疗效:
同济血研所脾切在有效率83.1%,Seufert及Risen报道在有效率分别为81.3%和77.8%.近年国外强调脾切前核素标记检查Pt被滞留的场所.若Pt主要被阻留在若主要被阻留在脾,则脾切在有效率可达90%;若Pt主要被阻留在肝,则脾切有效率在30%以下.
ITP脾切注意:
ITP脾切前常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术前1日及手术日应加倍于术前用量,肌注与静脉并用,术后以维持量维持,以防止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同时又能增加血管的应激性和Pt数,减少术中出血.脾切后Pt迅速回升,PAIgG下降,其Pt峰值术后出现越早其疗效越好.但目前尚未发现公认的可以预视脾切疗效的临床参数.约10%脾切无效或复发是由于副脾的存在.因此术中应仔细寻找副脾并一并根除.手术后糖皮质激素可酌情减量,但不可停药过早,以防复发.
脾切死亡率<1%,主要为感染和出血.对不能耐受手术者,可考虑 脾区照射.
疗效标准:
1.显效:计数恢复正常,无出血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维持2年以上无复发者为基本治俞
2.良效: 计数升高至50 10^9/L或较原先水平上长30 10^9/L以上无或基本上无出血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
3.进步:计数有所上升,出血症状改善,持续2周以上
4.无效:计数及出血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我没有见过这样的病例,以上内容来自夏穗生的现代脾脏外科学,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