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众所周知,对于血小板减少患者而言,最大的危害就是出血。血小板数值降低,可能引发不用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血小板数值越低,出血风险越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儿童是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患病群体,但有些家长听说儿童血小板减少能自愈,是真的吗? 血小板数值偏低,会导致凝血,止血功能差,进而对患者主要造成四方面的危害: 手术后大出血; 可引起粘膜出血(鼻粘膜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肠道粘膜出血、泌尿生殖道出血、阴道出血等); 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血小板减少与自身免疫机能有关 人体血小板减少,分为特发性的和继发性的两种。特发性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目前认为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约2/3的患儿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发病。春季容易发病,以 2-8 岁的小儿多见,大多数为突然或无意中发现皮肤、黏膜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小片状的出血斑,以前颈、上胸部及四肢较多,可有鼻出血及牙龈出血,少数患儿有内脏出血如尿血、便血,个别的出现颅内出血,是本病患儿的主要死亡原因。所以,患血小板减少的儿童避免外伤是很重要的。 儿童血小板减少能否自愈? 血液病专家介绍,儿童血小板减少自愈的可能性为80%,但是一旦发觉血小板降低,要积极治疗,避免出血的现象。此外,患儿应定期到医院检查,监测血小板数值,以利于医生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 最后,专家强调,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常常会应用激素类药物,但激素类药物不仅会产生一些毒副作用,长期应用还可造成“激素依赖”,容易导致患者病情反复甚至病情加重,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对于激素药物要谨慎应用。 另外,建议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时,尽早加入中医药配合治疗。中医药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针对免疫病灶的治疗,可以稳定提升患者的血小板数值,避免病情反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