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丙球也有副作用?
在血小板减少治疗过程中,激素,丙球等常常做为西医治疗此病的抢救性治疗措施,防范急性出血,大出血以及颅内出血现象,效果显著,也大大降低了患者发生致命危险的概率,甚至有些家长为了能够让孩子血小板数值维持在一定范围,选择定期冲丙球的做法,殊不知,丙球也是有副作用的!
丙球能做什么?
丙球含有广谱抗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IgG抗体,能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另外它还具有免疫调节的治疗作用。
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的患者,定期输注丙球能够暂时性的提高患者的抵御外界病原体的抗感染能力,减少致命性的疾病发生,但值得注意,丙球的治疗只是一种替代治疗,它不能促进患者自身免疫球蛋白的产生,这意味着一旦停用药物,患者就又有高风险感染的可能。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发病时,通常血小板极度低下,有非常严重的内脏出血倾向,临床上,我们对于这类患者通常会先输注大量的丙球冲击治疗。其治疗机制在于丙球能够封闭巨噬细胞受体,抑制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结合和吞噬,此外丙球能结合在血小板表面,抑制血浆中的抗血小板抗体同血小板结合,从而使血小板避免被巨噬细胞破坏。因而丙球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是一种抢救性质的治疗,它能够暂时性的提高体内的血小板数量,使得患者度过出血危险期。同样,在多次输血患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时,通过在输注血小板前输注丙球能够减少抗血小板抗体同血小板的结合,以减少输入体内的血小板破坏。
冲丙球提升血小板并非“万无一失”
免疫球蛋白中含有的大量抗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输入丙种球蛋白,有助于从低免疫状态快速到达暂时免疫保护状态,但是,如果患者长期输注丙球维持血小板数值,副作用也是比较多的。
①“抗体”:丙种球蛋白中有少量IgA,IgA缺乏症患者输入丙种球蛋白后可产生抗IgA的Ig抗体,当再次输入丙种球蛋白时可产生过敏反应。
②肾损伤:可发生短暂的无症状的血肌酐,尿素氮的升高,可能与丙种球蛋白中的添加剂对肾小管功能有影响。
③免疫抑制:人的机体会自己产生免疫球蛋白,如果长期依靠输入丙种球蛋白,会抑制自身产生抗体的能力。
④过敏反应:丙种球蛋白是一种异体蛋白,反复多次注射,会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出现头痛、心慌、恶心、发热、寒战、皮疹、胸闷等不良反应。
其实,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而言,尤其是血小板数值过低的病人,丙球却是让你脱离“危险”的良方,但不一定能够为你达到恢复的效果,长期依赖丙球维持血小板数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尽早配合中药治疗,充分调动自身免疫机能,调节机体免疫,以让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