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血小板减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出血,甚至是自发性出血倾向,是不是只要血小板低,就一定会出血呢?他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血小板减少一定会出血,因而诚惶诚恐。血小板减少患者到底会不会出现出血的症状?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比红细胞还要小很多,直径只有2~4微米。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当人体受伤流血时,血小板就会成群结队地在数秒钟内扑向伤口。它们首先释放血管收缩物质,使受损血管不同程度地紧闭,减少血流量。接着,血小板和血液中的其他凝血物质黏附在破损血管壁上聚集成团,形成血凝块,堵塞破损的伤口和血管。健康人血小板数量为100×109/L~300×109/L。 因为临床发现部分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数值低到10以下,也没有发生任何出血现象,甚至可以正常生活。但有些患者即便血小板数值维持在40以上,依然会有皮肤出血点,淤青,紫癜,以及月经过多现象。因此, 血小板减少程度只是判断是否出血的一个方面,影响出血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是指不同的患者由于在年龄、性别、血管功能、身体结构、出血耐受性及发病急缓等诸多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相同的血小板计数者的临床表现也不相同。有的病人血小板中度减少即可出现广泛皮肤的皮下紫癜,而有的病人即使血小板已经降至2×109/L以下,也无任何出血表现。当然,即使没有自发性出血,也仍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需要提高警惕,做好出血的预防性护理。 血小板减少是一种血液系统疾病,需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不要因为没有出血现象就轻视病情,这是存在风险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