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ITP患者一直输注丙种球蛋白,好还是不好?
血小板减少的病灶原因与免疫功能缺陷有关,丙球可恰当于治疗,可首可辅,但不建议病人长期大量输注丙球。
丙种球蛋白是一种被动免疫疗法。它是把免疫球蛋白内含有的大量抗体输给受者,使之从低或无免疫状态很快达到暂时免疫保护状态。由于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起到直接中和毒素与杀死细菌和病毒。因此免疫球蛋白制品对预防细菌、病毒性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丙种球蛋白主要有以下几种副作用:
一、局部反应
注射处有时可出现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反应,丙种球蛋白是一种异体蛋白,反复多次注射,会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出现头痛、心慌、恶心、发热、寒战、皮疹、胸闷等不良反应。有时亦可能因反馈作用而抑制自身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反而对机体不利。
二、大量抗体
免疫球蛋白中含有的大量的抗体,血小板减少患者输入丙种球蛋白有助于从低免疫状态快速到达暂时免疫保护状态,但尽管如此,也是属于局限性的治疗,有一定的时间疗效,无法避免血小板数值再次下降。
三、过敏反应
丙种球蛋白中有少量IgA,IgA缺乏症患者输入丙种球蛋白后可产生抗IgA的Ig抗体,当再次输入丙种球蛋白时可产生过敏反应。
需要备注了解的是,血小板减少病患由于个体差异关系大,注输丙球的效果以及输丙球后疗效维持的时间也不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