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血小板减少症由于可能发生出血的风险,也是此病主要的危害。为了规避这一点,需要对数值较低的患者积极采取升板治疗。对此病友们就会产生一个疑问:血小板减少到什么程度可能会出血? 先来了解一下血小板减少为什么会跟出血有关? 这主要跟血小板的主要机制以及寿命相关。血小板是在1882年被一名意大利医师J.B.比佐泽罗首次发现,血小板与红细胞不同,它是一种细胞碎片,形状不规则,寿命只一般是7~14天,主要功能是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当发生创伤后,血小板会迅速黏附于创伤处,并聚集成团,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然后促进血凝形成坚实的止血栓,阻止血液中物质流出血管。 当血小板寿命缩短以及功能异常,就比较容易导致自发性的易出血情况,特别是对于凝血不好以及血小板较低的患病群体,也会在创伤后发生出血不止。 血小板减少到什么程度可能会出血? 部分的血小板减少症是有严重的出血表现的,这一点并非是创伤后的出血,而是自发性的身体自主出血,多表现在口鼻出血,月经期异常量大以及时间长、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等情况。 血小板正常范围是100~300×10^9/L,在低于20×10^9/L的情况下就很容易自发性出血。所以,各位血小板减少症病友们需要积极通过治疗提升数值至少到安全水平。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尽量不要磕碰到,避免外界的创伤性出血,定期随访观察。 而对于那些数值并不怎么低,比如能够保持在七八十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那么除了主要治疗来规避血小板急骤下降之外,仍旧需要做好随访观察,日常生活就不会受到影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