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ITP发病与免疫系统紊乱有关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与机体免疫系统紊乱相关,但目前确切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在询问病史时,往往发现在症状出现的前1-3周患儿有过前期病毒感染病史。此外,外来的一些因素也可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下降,这些因素包括预防接种的各种疫苗、病毒细菌、肺炎支原体感染,甚至某些药物。
ITP的诊断目前临床上缺乏金标准,血常规最为常见,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对于疑似ITP的患者需进行骨髓穿刺,以及其他有助于鉴别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的检查,如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检查及病毒病原检查等,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误诊。
中医协同治疗 效果更佳
陈秀珍主任表示,ITP多为自限性疾病,治疗首先要评估患儿病情,考虑患儿出血情况,如果出血情况严重,临床采取相关措施;同时还要参考血小板数,如果血小板数只是稍低于正常,即随诊观察就可。
据专家介绍,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种药物。但激素副作用明显,长期使用激素治疗,尤其是10岁以上的儿童,可出现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丙种球蛋白费用昂贵,疗效不持久。脾切手术虽有一定疗效,但手术危险性大,且术后复发率在60%左右,同时脾脏又是人体的免疫器官,切脾后患者部分免疫功能丧失,容易一起多种病菌感染,给患者肉体和精神上带来巨大的痛苦;而采用化疗药物治疗本病副作用大、疗效低,对肝肾损害大,得不偿失。总而言之,西药对血小板减少症目前尚无理想的根治方法。
“加入中医协同治疗,可以发挥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优势,替代激素、减轻激素副作用、改善患儿免疫状态方面作用显著。”陈秀珍主任强调,ITP的病情容易反复,中药治疗血小板达到理想水平后,家长不要急着减药或者停药,还需要继续治疗半年左右巩固疗效。一般来说,经过中药调理治疗,虽然病程较长,但是复发率会非常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