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会导致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Hp导致血小板减少报道越来越多。我的一个朋友血小板减少多年,曾吃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血小板维持在三万以上,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原则,不需要治疗,但血小板低总是让人提心吊胆,所以就来问我怎么办,刚好朋友的胃也不舒服,我就顺便问了一句是否有Hp感染,他说有。我让他根治Hp,服药后Hp转阴了,血小板也正常了。另外一个初中同学的母亲诊断为ITP,激素治疗无效、脾切除也无效,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有效,但维持时间很短,问我怎么办?我问查过Hp没有,她说没有,我让她先查一下,结果阳性,我也让她根治Hp治疗。治疗后血小板较前明显上升。虽然Hp引起血小板减少在国外已经报道了很多年,国内的也有文献报道,但并没有写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专家共识。有研究表明Hp感染在在ITP患者中Hp感染率高达70.5%,对ITP患者行根除Hp治疗,其有效率为81%,疗效优于未根除Hp患者(有效率为50%),且经根除Hp治疗的患者6个月后复!发率仅为10%,未根除Hp治疗的患者6个月后复发率为50%。应当重视ITP患者的Hp感染问题。尤其是难治的ITP,需要查一下是否有Hp感染。
案例:今天门诊来了一个青年女性,一年前发现血小板减少,50左右,在一个有名的三甲医院血液科就诊,做了骨穿诊断为了ITP予以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升到80左右就不涨了。后来停了激素,血小板还在50时左右,后来看了另外一个科,大夫建议查幽门螺杆菌,阳性,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血小板正常了。患者问我为啥血液科医生没有让她查幽门螺杆菌 估计是大家没有看我微博。我4年前就发了这个科普『警惕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