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在临床上,对于一线治疗方案(常规激素剂量治疗、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现代医学试图采用二线治疗方案,部分病例可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下文进行相关解析。 一线治疗ITP效果不行,就让二线方案“上场” ①大剂量地塞米松 也被称为二线方案的激素大剂量冲击性治疗,曾有一项医学报道结果“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此项治疗方案可以获得疗效,但不可多次,反复进行治疗,否则病人将会有很大程度会面临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侵害。 ②抗CD20单克隆抗体 利妥昔单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列入二线治疗ITP治疗指南。 ③促血小板生成素 重组TPO一般不推荐频繁使用,对于治疗难治性ITP的运用不局限于二线方案(国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激素无效ITP患者有效率达60%。但存在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轻度嗜睡、头晕、过敏样反应和乏力等,患者可耐受)。 ④免疫抑制剂 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也是化疗类常用药,主要针对难治性ITP患者,常规治疗指南不推荐早期运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病情进展。 ⑤脾切除 脾切除指征为经内科正规治疗后的无效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以说是后期的治疗方案选择。 以上属于二线治疗方案,虽然针对血小板减少症可以起到一定的疗效,但是对于不同的患者来说,疗效差异很大,缺乏明确有效的治疗药物。并且,这些药物多数停药后复发率高,不良反应明显,危害可能高于疾病本身,并且部分药物价格昂贵,超出大多数家庭的承受能力,对此,建议一线治疗效果不佳者尝试中医介入配合治疗,有望改观血小板数值过低的病情局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