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方子开出来了,血液病患者怎么 “自煎” 中药汤剂? 中医治法多样化,对于血液病患者常涉及到汤药,大多的病人家属往往拿了药,也听了医生的指导,却还是对煎煮中药一头雾水,本文做相关指导,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汤剂是中药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其对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 ● 煎煮方法:先将药材置细孔淘米筐内,稍稍冲去浮灰,放入容器浸泡30-60分钟,用水量以高出药面1~2cm为度。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次最好待药渣冷却,再次加水量为第一次的1/3-1/2。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2次服用。 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的性能而定。某些药物因为材质及药性的不同,会有特殊的煎服要求,医生处方时会有标注,常用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 「1」先煎:主要指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后文火煎煮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 如磁石,代赭石,生铁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龙骨,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紫贝齿,龟板,鳖甲等。如为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物,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药。 「2」后下:主要是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疗效,需在其他药物煎煮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等。 「3」包煎:主要指那些粘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包装好,再与其它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浑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如蛤粉,滑石,青黛,白芷、旋覆花,车前子,蒲黄等。 「4」烊化:主要是指某些胶类药物及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连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独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物加热溶化即烊化后,用煎好的药汁冲服,也可将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加热烊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鳖甲胶及蜂蜜,饴糖等。
最后一步是冲服!主要指某些药物贵重或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复方其他煎液冲服。如麝香、珍珠、鹿茸、三七粉、川贝粉、血余炭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