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病情转化阶段—— 1、观察血象变化 随着病程拉长,小孩长时间没有自愈,统计血象的变化。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如果血象的指标突然失衡,就应该立即开启新的诊断。因为血小板减少不仅仅只是ITP,更是一种身体的表现,有可能是其他血液疾病的前期表现。
2、观察药物干预变化 随着病程拉长,小孩在血小板下降的情况下,之前的干预方式仍然有效,家长可持续观察;之前的干预方式无效了,或者效果大大折扣,这个时候就要再次做诊断和评估。
3、关于过性、急性期、持续性、慢性期的看法 过性:就是病毒感染引起,临时性的巨细胞成熟障碍,过性的血小板受牵连破坏,或者轻度紊乱,不用任何干预或者治疗就自己好了; 急性期:同过性一样,3个月内自愈。轻度紊乱,机体免疫系统都还没有将巨细胞或血小板的破坏作为一个惯性行为。 持续性和慢性:其实两者性质一样,已经达到了深度紊乱状态,机体免疫系统对巨细胞和血小板的破坏已经成为了常规操作,把二者当做病毒一样驱除。这就是严重的巨细胞成熟障碍和血小板生成问题了,不仅仅是破坏。更多治病的免疫紊乱层面涉及到巨细胞环节。只是人与人不同,有的小孩一年内好了,有的一年、两年甚至很多年都还没有好。 总之,大家不要给自己的孩子去设定病程,不要把ITP当做其他慢性病去看待,这是一个免疫系统苏醒的过程,不是一个病变的过程。医学上设置病程的初衷,也不是大家想的那样,设置的真实初衷,同样也是为了排他性。意思是长时间没有苏醒,能否再考虑或者再排除其他血液疾病,因为其他血液疾病的诊断和发现,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和你们对ITP的自愈时间不能划上等号。心态非常重要,必要去比,不要去和别人家的比。举个典型的事实:笔者研究了大量文献和案例,给许多家长提供了建议,别人家的都好了,而我家的小孩就是还没有自愈,那我岂不是要上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