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领域中,西医占有很大一块“地盘”,不单是西医化疗,口服药物也是多样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大多都存在毒副作用,长期服用可让血液病患者备受困扰。对此,有很多的病人都想到中医治疗,中医对于血液病有治疗效果,是否也有“毒性”呢?
西医副作用大,那么中医治疗血液病有没有毒性?
说到中医,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到天地灵气,草药遍地,对于这种以纯天然植草动物为主料的中医治疗方,只要合理的处理药材,针对性的开取疗方调配,可以说中医是“无任何毒性”。但是也有本身就存在毒性的中医药材,在治疗的前提是病症存在“以毒攻毒”性质,那么中医才会用到大“毒”来治疗,临床合理应用毒性中药,是治疗某些疑难重症的有效方法。
就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砒霜”这是有剧毒的,却已成为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主力用药静脉砷剂问世应用的功臣,为世界医学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全世界医生都在用。所以说,中医是把药物的偏性(毒性)作为治疗的效力来使用的,所以在治疗方面,一个合格的中医大夫都不会忽视中药的毒性、放任其危害。
中医对于血液病,是怎么治病的?
目前国内外主流的医学方式是西医,虽然快速有效,但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弊端问题,特别是对于一向迁延难愈,病程较长的血液系统疾病,中医介入在多方病例效果表明可以提高病人的预后以及生存质量问题。但长期以往的服用中医,也存在“副作用”问题。
中医认为,健康的人体是一个运转有序、阴阳平衡的有机体,人体一旦生病阴阳就发生了偏移失衡,就像是失去了重心而偏倒的不倒翁,需要借助外力才能“拉”回到平衡状态,这种外力是通过药物的“偏性”来实现的。“以偏纠偏”也正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原理,偏性越大药力越猛。
但为了减少中医对人体的危害,并且扩大对血液病的治疗效果,每位医生大夫以及血液病患者/家属都要了解中药应用的规范性:
①:不要长期的、超量的用药,有的血液病患者,比如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等本身病灶都有免疫失衡的特点,所以会认为中医是提高免疫,就长期像吃饭一样每日不停顿的服用中药,这是完全不对的,轻者万幸无碍,重者就跟西医副作用一样造成肝肾负累损害。 ②:正确的,煎煮中药可以很好的消除部分药材对于人体的毒性。现在正规医院一般都会中医代煎,专业手法对一般不会有什么影响。问题在于有些血液病患者会自己拿着方子去药店开药,这就得自己煎煮了,所以需要明确煎煮的方式,方子的药性,火候等等,及时把握好正确的煎煮流程,时间少了不行,快了也不行。有的中药材煎煮时间不够是会影响到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不可大意。
③:中药材炮制得当,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这样可以保留中药本身的疗效并且去掉毒性,此外药方的配伍也很有讲究,有的专科院方有自己增效减毒的手段。
中医是我国千年的医学财富,流传至今仍可为大部分的疾病做出医疗贡献以及拯救病痛之中的患病者,但运用不当、不对症无针对性的中医从正面来说就是服用毒药,因此,对于血液病患者在找寻中医治疗,需要擦亮眼睛,不要轻信什么偏方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