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在中医里尚无统一命名,依据其疾病演变的不同阶段,归属有所不同。本文主要围绕“湿热内蕴”开展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中医治疗思路,下文进行相关解析。 针对温热内蕴,中医治疗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 主要症状:面色苍黄,目黄,小便色如浓茶。 兼并症状:身重,气短乏力,头晕心悸,或有发热,畏寒,口渴而不思饮,腰背痛,腹部痞块,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爽,小溲赤涩不利。 舌苔脉象: 舌质红或淡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退黄。 治疗处方:茵陈蒿汤加减。 治疗加减:纳少腹胀者加陈皮、佛手、木香等健脾理气之品;少腹胀闷,尿赤者加泽泻、滑石清利下焦湿热;湿重脘胀者加半夏、厚朴;血虚者加黄芪、当归以补气养血。 方药阐述: ①: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 ②:青蒿、大黄助茵陈清肝利胆泄热; ③:茯苓、薏苡仁利水渗湿,遵仲景“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之诣; ④:佐以太子参、白术、山药益气健脾,脾气得健,水湿得运,湿邪自去; ⑤:佩兰气味芳香,善于化湿醒脾; ⑥: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⑦:郁金行气活血退黄。 全方配伍,共收清热利湿退黄之功效。 备注相关中成药(清开灵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相关药方的制定服用需要联系专业中医大夫进行开取,不可自行服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