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髓白血病患病群体里,疾病的预后跟本身的病情危险等级息息相关。在临床上根据细胞遗传学和基因突变情况对急髓危险度和预后的评估更加确切,将AML危险度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组,分别具有不同的分子遗传学特征。
急髓白血病危险程度划分——是低危,中危还是高危?
低危
遗传学:Inv(16),t(8;21)不伴9q-或复杂核型,t(16;16);
分子突变:正常核型伴单独NPM1突变。
中危
遗传学:正常,+8,-Y, t(9;11),其他核型不在好和差组(<3异常);
分子突变:C-KIT在t(8;21)或inv(16)。
高危
遗传学:-5/5q-或-7/7 q-;t(8;21)伴9q-或复杂核型;inv(3q);11q23异常;20q;21q;9q-;t(6;9);t(9;22);17p异常;复杂染色体核型(≥3种结构+数目);
分子突变:正常核型伴单独FLT3突变。
————
医者表现,低危,中危以及高危的急髓患者临床预后是有明显的区别的,根据以上的危险度分层,在临床上应尽快实行个体化的治疗,避免治疗不足以及过度治疗,同时也要注意预防病情进展恶化。
那么哪些急髓患者需要骨髓移植呢?
其实在临床上,对于需要骨髓移植的病人也会参阅病情危险等级,比如低危的病人一般普遍不需要移植,中高危的移植会比低危的必要性高一些,但也不是绝对,也有的中高危病人不移植也能够达到长期生存,所以在临床上对于“必须要移植”的言论并非是百分百肯定的。
但是,无论是低危,中危还是高危的急髓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并发症风险,病情波动复发,持续性未缓解等,一般会予以骨髓移植的方式来进行选择,如果病人不适合,没有合适配型,年龄较大,担心移植风险,复发率等,也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积极接受联合治疗,也有的病人可以获得一个可观的效果。
另外对于骨髓移植方式的选择,最好是亲缘全相合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对于移植的选择,特别是急髓系,自体移植是无太大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