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液病的治疗过程当中可涉及到各种细胞生长因子。其中对于白介素-2(IL-2)更是功效满满,特别是对于恶性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的临床运用。下文对此展开相关简解。
白介素主要成份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为多肽类免疫增强剂。能够诱导干扰素和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中文别名还包括阿地白介素、阿地流津、白介素-2、重组人白介素-2 、普留净等。
了解下IL-2抗肿瘤的作用,分为七个点:
①促进T细胞增殖,导致杀伤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②增加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力;
③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产生;
④诱导并激活T细胞转化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⑤刺激B细胞使其增殖,并与干扰素协同促进B细胞分化,进机时产生免疫球蛋白;
⑥促进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如淋巴毒素、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
⑦诱导产生具有识别肿瘤抗原的杀伤细胞等非常复杂的功能。
而对于身体孱弱的,正处于化疗阶段的血液病患者,白介素-2对此可有免疫功能的影响(提高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但属于被动提高,用多了反而会抑制病人自身免疫,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白介素-2的临床应用有“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及“滴注”“腔内注射”和“动脉应用”等。白介素-2剂量问题与其疗效、应用途径、不良反应有关。一般肌肉注射的量较小,静脉和腔内注射的量要大些。
血液病患者还会关心此药运用的不良反应,一般来说在1万单位以下病人无不良反应,在在1万单位或1万单位以上,部分病人会出现不良反应,常见就有乏力、恶寒、寒战、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等情况。大剂量应用时较特殊的不良反应是血管渗透性增加所致的一系列症状,如全身水肿、血压下降、肾功能损害等,有时白细胞、红细胞亦可见下降,需针对性处理。
总而言之,对于血液病的治疗当中,特别是化疗移植进行时,少不了细胞因子的补充,临床上常用包括以上简解的白介素,还有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等。很多时候,这些治疗也被当成一种急救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