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要下猛药”,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它有一定的道理,在治疗白血病方面就是这样。治疗白血病的部分靶向药物,虽然比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更加精准,依然摆脱不了出现一定的副作用,比如皮疹。
靶向药出现的皮疹,多呈粉刺或痤疮样,主要位于皮脂腺分布的部位,即颜面部、躯干上部,出现时间为治疗后1-2 周,常在第3-4 周达到顶峰,可以自愈或再现,具有可逆性,并随治疗终止而消失。
你现在在用什么靶向药,它们出现皮疹的几率有多大?
▷吉非替尼的皮疹发病率为44%;
▷厄洛替尼为75%;
▷伊马替尼为15%;
▷索拉替尼34%;
▷埃克替尼40%;
▷西妥昔单抗、利妥昔单抗等也有10% 左右发病率。
专家通过多组临床研究证实,皮疹的出现及其程度可能是靶向药治疗临床获益的标志,可能提示疗效越好(并不能因此认为无皮疹一定意味着治疗无效)。因此应用靶向药治疗的白血病患者不用太担心,只是对出现的皮疹要进行分级,并积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因靶向药出现皮疹怎么分级?
1级:丘疹和脓包/斑丘疹小于10%体表面积,伴有或不伴有症状(瘙痒、敏感、发热等);
2级:丘疹和脓包/斑丘疹10%-30%体表面积,伴有或不伴有症状,有心理障碍,影响工具性日常工作;
3级:丘疹和脓包/斑丘疹大于30%体表面积,伴有或不伴有症状,个人处理能力受限,需口服抗生素等药物;
4级:丘疹和脓包覆盖在任何体表面积,伴有或不伴有症状,需服用抗生素等药物,危及生命。
严重的皮疹的副作用是很危险的,不要小看小小的皮疹,所以白血病患者在使用靶向药物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如果身上开始起皮疹,及时告知医生做相应治疗处理,并做好防护,不要抓挠。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多和医生交流,尽量把皮疹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