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患者姓名:周子依 性别:女 出生日期:2014年6月4日  顺产 无异常 出生体重:3060g  发病时体重:8.5KG 现体重:10KG 血型:A型 RH(d)阳性2015年2月4日 于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接种麻风疫苗 生产企业:北京天坛 疫苗批号:201311268-2 接种后无异常
 2月17日 出生后第一次感冒,有发烧,流鼻涕,咳嗽等症状,感冒前接触过感冒患者
 2月18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3.25↓(略下降)  血小板:133(正常) 医生诊断为病毒性感冒
 3月4日 第一次感冒痊愈
 3月15日 第二次感冒 出现发烧症状
 3月21日 第二次感冒痊愈
 注:两次感冒期间均用过小儿氨氛黄那敏颗粒,美林,阿莫西林等药物,期间共注射过20多针屁股针,药水为抗生素。
 3月25日左右 家长注意到患儿脸颊上有两三颗小红点,但是未就诊
 3月29日 家长给患儿洗澡时注意到患儿小腿上有红点
 3月30日 做血常规检查,血小板:4  其他正常
 3月30日下午入住赣州市妇幼保健院 诊断为ITP (注:患儿直系亲属均未患该病)
 住院期间注射过的药物: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瓶)1瓶;5%葡萄糖注射液(50ml/瓶)1瓶;地塞米松针(5mg*10*1ml/盒) 3支;维生素K1针(10mg*10*1ml/盒)一支。另有丙种球蛋白4瓶
 住院期间做过的检查:血液细胞形态检验;血清检测;血沉检测;血凝检测;生化检验(参考附图)。另做肝胆脾肾B超检查为正常,心电图检查正常。
 4月1日 血常规检查,血小板:197
 4月2日 血常规检查,血小板:315
 1)4月3日 出院 开始服用泼尼松片 用量为一天两次,一次一片,每天服用
 4月5日 血常规检查,血小板:453
 4月9日 血常规检查,血小板:201 患儿身上的出血点已消失
 2)4月9日开始减药,为一天一次,一次两粒,隔天服用
 4月13日 血常规检查,血小板:57(注:4月12日未服药)患儿
 脸上有两三点出血点
 3)4月14日开始用药为一天两次,一次一片。血常规检查,血小板:67(注:4月13日中午,晚上各服药一粒,4月14日上午服药一粒)
 4月18日 血常规检查,血小板:183
 4月24日 血常规检查,血小板:131
 4月25日参加广东省中医院开展的血小板减少症病友会,并固定于李达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中药
 4)4月25日开始减药,为每天一次,一次一粒
 4月30日 血常规检查,血小板:99
 4月30日开始固定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查血常规,并在陈惠芹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激素
 5)5月7日 泼尼松改为甲泼尼松,每天一粒
 5月7日  血常规检查,血小板:86
 6)5月12日 第一次加服中药。仙鹤草,水牛角,酒女贞子,甘草,肿节风颗粒,每天半包
 5月14日 血常规检查,血小板:51
 5月16日 血常规检查,血小板:27  无出血点,膝盖下方因爬行磕到硬物有淤青。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冲丙球4瓶。
 5月17日出院,血小板:64
 5月19日,血小板:252
 7)5月20日开始减药,为每天一次,一次半粒
 5月26日,血小板:360
 8)5月27日开始减药,每天一次,一次四分之一粒
 9)5月29日 第二次加服中药。仙鹤草,酒女贞子,甘草,肿节风,黄芪,白术,柴胡,黄芩颗粒,每天半包,吃两天停一天。医生诊断肝郁脾虚。此药方服用一个星期后,患儿头部爱出汗的现象消失。
 6月2日,血小板:159(下颚有一两颗针尖样出血点)
 10)6月3日开始减药,隔天一次,一次四分之一粒
 6月16日,血小板:115
 11)最后两周用药情况为:6月15日,6月18日,6月22日,6月25日每次四分之一粒
 6月22日下午,着凉感冒,流清鼻涕,打喷嚏,体温最高37度。感冒近10天痊愈
 6月30日,血小板:198(注:此次血常规是在感冒状态下测得,当天最高体温37度。且此次血常规是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测得,之前固定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测)
 12)7月1日 第三次加服中药。仙鹤草,水牛角,酒女贞子,甘草,肿节风,桂枝,白芍,柴胡,黄芩颗粒,每天半包,每星期一三五服用
 7月5日开始,患儿脸部,颈肩部开始偶尔有几颗针尖样出血点,7月12日,患儿小腿有两三点出血点,7月13日,腿上出血点只剩一颗
 7月14日,血小板:87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