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血象检查的最常见内容之一是「血小板计数」。当血小板数值较「正常参考数值」偏低时,这常引发担心害怕。但这种害怕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没必要的。非常可惜的是,由于各种因素,国内医生针对「血小板减少」的过度治疗却很普遍!
血小板是血液循环系统里巨核细胞的胞浆片段。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止血。当血管壁受损伤后,止血即开始启动。止血起始步骤即血小板贴附与血管内皮下,然后开始「血小板-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聚集。同时血小板释放其内颗粒成分,由此使循环中更多的血小板聚集。最终形成血小板栓子来堵塞破损血管壁,并引发后续进一步的止血过程。
血小板是止血过程里不可缺失的。但止血需求却未必需要「很高数值」的血小板计数。我们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参考值是人群调研出来的。随机调查健康人群,去掉那些「血小板计数偏低的2.5%+数值偏高的2.5%」,即我们所谓的正常参考值。目前的血小板计数参考下限是100×10^9/L。但临床研究证实: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那么高的血小板计数即可满足止血需要。
根据多项研究的共识:为了减少出血风险,不同情况下的「血小板目标数值」不一样。
没有发热、没有手术、生孩子等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可以低至10×10^9/L。也就是说:如低于该数值,则应该积极干预治疗。否则可能有自发出血风险。
如果有发热、手术、生孩子或其他出凝血疾病,那么血小板计数的数值应该更高,否则出血风险偏高。
看完这些后大家是不是会觉得很惊奇?血小板可以这么低吗?是的。血小板数值就是可以这么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