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再障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贫血、乏力,体表及内脏出血,反复感染。可根据病程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为多,急性少见(约占9.5%)。 (一)急性再障 发病缓急不一,但进展迅速。在短期内表现出贫血、出血和感染三方面症状,几乎每例都有体表及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患者均有感染性发热,并由此引起败血症。感染出血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促使病情日益恶化。如治疗效果不佳,多数在一年内死亡。 (二)慢性再障 起病和进展大多缓慢,病程一般在四年以上,甚至长达十余年之久。贫血为主要表现,出血不严重,多限于皮肤粘膜,病程中也有不规则低热,但感染较轻,容易控制,常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慢性型中儿童患者发病较急,发热者较多,常有肝脾肿大。若治疗得当,慢性再障不少可获得长期缓解,以至痊愈。但也有病人迁延多年不愈。个别可有急性发作,多与感染有关,致使病情急转直下。少数病员,经过数年后,可表现为急性白血病。 化验检查: 1. 周围血象:红细胞、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都明显减少。红细胞形态正常。 急性者网织红细胞减少,在1%以下;慢性都有时在1%以上,但其绝对计数,均低于10万/立方毫米。 2. 骨髓象:有核细胞减少或极度减少。有核细胞中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网状细胞相对增多。 出血倾向明显时,应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血细胞不增生性急性白血病鉴别,此时,骨髓检查可以得到鉴别。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