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前面我们推出了三篇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不孕不育及胃癌的文章,今天小微为大家整理了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缺铁性贫血的文献。研究表明ITP与慢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存在病理生理联系,且世界各地的卫生组织越来越多地建议检测和根除HP作为治疗ITP的方法。此外,亦有文献表明胃HP感染是成人患者中既往不明原因的铁难治性或铁依赖性贫血的常见原因。 ——《小微有话说》 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ITP 研究者:Galit H. Frydman等 发表期刊:Helicobacter 影响因子:4.123 发表年份:2015 研究类型:综述 摘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通常是排除性诊断,在排除其他可识别的病因后,由临床医师指定。自Gasbarrini等研究人员1998年报告以来,大量证据表明ITP与慢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存在病理生理联系。临床报告已经描述了约50%的慢性ITP患者在HP感染的经验性治疗后ITP症状的自发缓解,但反应似乎是地理依赖性的。研究还表明,东亚国家的ITP患者对HP特异性细胞毒性相关基因A(CagA)更可能表达阳性抗体滴度,这是一种与胃部疾病(包括癌症)风险增加相关的毒力因子。虽然HP诱导血小板减少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但所提出的途径包括针对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宿主自身抗体的CagA的分子模拟,以及单核细胞吞噬活性的干扰。ITP的传统治疗主要是经验性的,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和免疫球蛋白疗法。然而,根据过去20年临床报告的发现,世界各地的卫生组织越来越多地建议检测和根除HP作为治疗ITP的方法。阐明HP阳性ITP患者血小板活化的确切分子机制,同时考虑应答率的生物地理差异,可以深入了解如何最好地使用临床HP根除来治疗ITP。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血液疾病,其特征在于宿主血小板的破坏和骨髓内巨核细胞血小板生成的损害。ITP的诊断依赖于血小板计数 12个月)。ITP可以是原发性疾病或继发于多种病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或肿瘤性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缺铁性贫血 题目: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研究者:Helena Monzón等 发表期刊: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影响因子:3.300 发表年份:2013 摘要: 目的:评估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既往不明原因的铁难治性或铁依赖性贫血成年患者的病因作用。 方法:前瞻性评价慢性缺铁性贫血(IDA)伴HP感染和阴性标准病情检查的连续患者。他们要么是铁难治性,要么是铁依赖性。随访6个月和12个月评估对根除HP的反应。当根除后观察到在无铁补充剂的情况下完全的贫血消退,则认为HP是贫血的原因。 结果:89例患者中的88例中根除了HP。在未根除的患者中,三种根除方案都失败了。4例患者违反了治疗方案,无法确定贫血的原因。因此,84例根除HP的患者(10例男性,74例女性)可以评估根除HP对IDA的影响。HP感染被认为是32例患者的IDA病因(38.1%;95%CI:28.4%-48.8%)。这在男性/绝经后女性中比绝经前女性(75%比23.3%;p 结论:胃HP感染是成人患者中既往不明原因的铁难治性或铁依赖性贫血的常见原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