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以及家属在找寻更好治疗方式的同时,或多或少也会了解到脾脏切除,“切脾”的字眼引起了病友们的注意,何时该切脾治疗?有没有必要切脾治疗?切脾治疗的疗效又是如何?下文进行相关解析。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切脾始终放在最后! 什么时候会被建议切脾: ①:所有西医常规治疗性药物无效了,包括一线用药如激素、丙球,二线用药如环孢素、硫唑嘌呤、达那唑、长春新碱等统统无效。 ②:急性出血、危及生命的大出血、颅内出血等活动性进行性出血状态,持续性存在,并且无法有效控制。 切脾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 有的有效,有的无效: 切脾治疗的有效率,据国外的数据报道,约66.67%,国内没有这方面的数据。什么是有效率,指的是血小板有所上升、血小板明显上升、血小板恢复正常三种情况,实际上,切脾后血小板不少是快速上升,但短期又快速下降,甚至降至切脾前的极低水平,都并不奇怪。所以,临床血液科医生,应该诚实地告知患者,切脾的疗效因人而异,有些切脾患者可能就是完全没有疗效。 切脾治疗的远期疗效应引起关注: 只有人关注切脾后短期的疗效,没有太多人去关注和报道切脾后的远期疗效,如1年、2年、3年、5年的疗效。事实上,有的切脾有效的患者,1年后血小板重归低水平,甚至完全无效了。怎么办?很多医生没有办法,因为切脾就是药物无效的办法,切脾无效还能如何?切脾无效那不就是灾难性的后果吗? 这个要点目前在医学上还是一个需要持续性关注完善的治疗要点,一般来说目前对于切脾治疗无效以及反复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有必要及时接受中医中药介入,不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要认真谨慎的选择针对性的医院,专家以及治疗疗方。因为目前确实有切脾后无效的病人再次通过中西结合治疗获得停药后数值正常稳定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