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一、患者资料 姓名:王某某 性别:男 年龄:2岁 籍贯:陕西西安
二、患者病史及主诉 患儿家属携患儿于2000年11月20日来我院门诊,代诉患儿无明确原因及诱因于20天前发现皮肤散在出血点,并反复出现,无鼻衄、龈血、咯血、呕血、黑便史,去儿童医院查血小板减少,30×10^9/L,后去四医大,查血小板21×10^9/L,查骨髓后诊断为ITP,给予丙球静滴、强地松每日14片,口服,血小板上升,但减量后又下降,来我院要求进一步治疗。 三、患者入我院各项检查数据 1、入院实验室检查:Hb:122g/L WBC:6.2×10^9/L,PLT:×1^09/L; 2、骨髓涂片检查:取材、涂片、染色良好,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Ⅱ级,粒系点46%,红系占35.5%,粒:红=1.3:1,粒系增生活跃,原粒以下各阶段细胞均见,比例大致正常,形态未见异常改变,红系增生活跃,各阶段细胞均见,晚红细胞多见,形态未见异常,巨核细胞1.2×1.8cm2,共见巨核细胞462个,以成熟颗粒型巨核细胞多见,个别细胞可见有血小板相伴,血小板散在少见,淋巴细胞数量及形态未见异常,骨髓意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四、分析患者病情 我院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按发病情况分为急性型、反复发作型、慢性型和难治型四种,另按巨核细胞数分为显著增多型(巨核细胞数>1000个/片),巨核细胞明显增多型(巨核细胞数<1000>300个/片),巨核细胞增多型(巨核细胞<300>70个/片),巨核细胞正常型(巨核细胞<70>9个/片)。 本病例属于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核细胞明显增多型,按国内教科书描写,急性ITP发病急,出血症状重,常伴随脏器出血,而在临床上不完全是如此,一些病例出血症状并不严重,我们自己的分类:急性型发病突然,表现严重,但常可一次性治疗,不再复发;反复发作型,发病急,出血不严重,治疗易好转,常反复发作;慢性型病程迁延,出血不重,血小板减少程度不重;难治型,即对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均表现为无效,按巨核细胞数分型是想探讨本病的愈后,我们发现巨核细胞数愈多治疗时间长,但治疗高。
五、我院治疗方案及结果 本病例幼儿发病后PLT:21×10^9/L,于2000年11月20日在我院开始治疗时PLT:×10^9/L。 按照我院分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至2001年1月2日血小板上升至110×10^9/L,其后维持治疗过程血小板一直在100×10^9/L以上,随访至2007年2月2日患儿血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