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帖最后由 分享网友案例 于 2020-6-16 11:12 编辑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因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所引起的病症,血小板减少给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都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影响,尤其是怀孕期间发现血小板减少现象,往往会给患者孕产妇带来更大的影响。
怀孕后血小板为什么会减少?
怀孕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的现象比较常见,怀孕后,由于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血液高凝导致消耗增加和胎盘对血小板的收集利用增多等原因,血小板计数可以出现生理性下降,通常不会低于70×109/L,被称为“妊娠性血小板减少症”。
这个水平的血小板数量,一般不会出现出血表现,能顺利妊娠和分娩,产后恢复正常。
如果血小板下降低于50×109/L甚至20×109/L,则很可能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了抗自身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寿命明显缩短,从而数量显著下降。
大多数患者在怀孕前血小板就减少,只是没有症状未被发现,在怀孕过程中加重,也有部分患者是怀孕后出现的。
孕妇血小板减少需排查血液系统疾病
如果高度怀疑严重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如急性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医生会建议行骨髓穿刺检查。
孕妇可以做骨髓穿刺检查吗?
怀孕期间行骨髓穿刺检查风险不大,但为了避免孕妇心情紧张、害怕、疼痛以及局部麻醉过敏等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如果考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怀孕期间可以不做骨髓穿刺检查。
孕妇血小板减少时注意事项:
1、血小板减少的孕妇应该限制活动、避免外伤,避免便秘。
2、为了减少分娩大出血的风险,应采取措施,使正常的阴道分娩血小板计数>50X109/L,剖腹产术血小板计数>50 X109/L,但硬膜外麻醉要求血小板计数>80 X109/L。
3、血小板计数<20x109/L的孕妇因为严重自发出血的风险较大,需要尽快治疗升高血小板水平,孕早期采用丙种球蛋白对胎儿是安全的,但糖皮质激素在妊娠前3个月可能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需要和医生探讨是否继续妊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