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需要和其他几种有相似症状的疾病鉴别诊断: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贫血较重,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多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不高。
二、急性白血病:通过血涂片中可见各期幼稚白细胞及骨髓检查即可诊断。
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除血小板减少外,尚可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定向障碍,嗜睡和抽搐等,并有溶血,或心肌损害,但Coom’s试验阴性。
四、伊文氏(Evans)综合症:除血小板减少和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外,尚伴有自身免疫性溶血,Coomb’s试验阳性。
五、遗传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很难与ITP鉴别,但患者常有家族史,家系调查有助诊断。
六、过敏性紫癜:多可找到感染、物或食物过敏原;而ITP找不到原因。皮肤紫癜呈对称性,分批出现,可高出皮面,常伴瘙痒,四肢尤以下肢伸面为主,可伴见荨麻疹;而ITP则出血呈针尖样,可融合成片,不规则形,全身散在性,分布不均,不高出皮面,一般不痒,无寻麻疹。可有腹部绞痛伴便血;ITP则可见便血而无腹痛。可有关节肿痛;ITP则无。可有血尿伴肾炎表现;ITP则单纯血尿而无肾炎表现。血块回缩试验正常;ITP则回缩不良。血象血小板计数正常,嗜酸球可增多;ITP则血小板数减少,嗜酸球正常。骨髓象巨核细胞无质与数之改变;ITP可见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或数量增多。
七、继发性血小板减少:除有出血症状外,常有原发病的特征。骨髓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如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有明显的感染病史及原发病的症状体征,骨髓中巨核细胞,甚至白细胞、红细胞系统均可减少。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前有明显的用史,停后出血数天内停止,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若7天-10天内仍未恢复正常,则基本上可除外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再障病人则多全血减少,骨髓象粒、红、巨核细胞三系均减低,脂肪成分增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若血小板减少,必有骨髓中相应细胞系统幼稚细胞明显增多。
八、红斑性狼疮:早期可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怀疑时可检查抗核抗体及狼疮细胞可助鉴别。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