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众所周知,血小板减少会导致患者有出血倾向,但如果血小板数值过高,除了有出血倾向,还有血栓、栓塞和疲劳、乏力等症状。 血小板增多症起病缓慢、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约有20%的患者(尤其是年轻人)无明显症状,常常是因体检或脾肿大而确诊。 ——轻者仅有头昏、乏力的症状;重者可有出血及血栓形成。其中出血常为自发性,可反复发作,约见于2/3的病倒,以胃肠道出血常见,也可有鼻衄、齿龈出血、血尿、皮肤粘膜瘀斑,但紫癜少见。 ——血栓发生率较出血少,统计大约30%患者有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肢体血管栓塞后,可表现肢体麻木、疼痛,甚至坏疽,也有表现红斑性肢痛病。 ——脾及肠系膜血管栓塞可致腹痛、呕吐。肺、脑、肾栓塞引起相应临床症状。 ——脾肿大占80%,一般为轻到中度。少数病人有肝肿大。 对此,专家提醒,检查或身体出现上述症状表现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尽早接受治疗,以免诱发严重的并发症危害。 而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常见以下两点: 1、 骨髓过度增生引起的血小板增多 此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计数多在600×10e9/L以上,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增高,因失血少数病人可致贫血。骨髓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临床有自发出血倾向及或有血栓形成,病人常有脾大。 2、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 此类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数一般不超过600×10e9/L,个别患者偶可超过1000×10e9/L,血小板功能基本正常,通常不伴有血栓形成和脾大,原发病控制或病因去除后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专家提醒,血小板增多症属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初期症状较轻,病情发展缓慢,但发展到后期,对患者身体的危害影响还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大家需要了解血小板增多的一些症状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