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怎么办?
大多数的化学治疗药物都具有很强的骨髓毒性,会导致患者血小板下降。血小板减少可导致出血性疾病的发生,常表现为皮下瘀点、瘀斑、静脉穿刺点瘀斑、鼻孔牙龈出血、黑便等症状。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正常值(125×109/L)时称为血小板减少。对于血小板减少,临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一些治疗方法还并不成熟,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过,幸运的是,随着一些新的化疗药物开发和大剂量化疗的应用,对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及其预防与治疗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们一定能够克服血小板减少在化疗过程中的障碍。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与化疗药物、剂量、疗程,以及患者体质等因素有关,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血小板减少要注意哪些:
1、血象检查:化疗期间及化疗后应加强观察,一般化疗结束后2—3天检查血象。
2、停用引起血小板减少药物:血小板降低达二级或以上,停用化疗或可能引血小板减少的各种药物及治疗。
3、日常活动时,动作尽量轻柔,如刷牙等。
4、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肢体与硬物碰撞,预防跌倒。
5、应注意多休息,避免劳累;避免情绪紧张,保持愉快心情。
6、尽量避免使腹部压力增加的活动,如手拎重物、咳嗽、喷嚏、下蹲、弯腰搬重物等,大便不顺畅时,不要用力排便。
7、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易消化饮食,忌肥甘厚腻;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便秘。
8、中药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降低化疗中血小板减少程度。可促进血小板上升,尽快恢复病人的健康,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9、日常护理:应穿柔软、棉质内衣裤,避免皮肤伤口,使用软质毛刷,避免牙龈出血,避免进食粗糙、坚硬的食物,用油脂涂局部以防口、鼻粘膜干裂引起出血。同时,应注意观察有无皮下出血,出现的部位、时间,有无消化道及呼吸道出血。
如果您出现较严重的出血症状(如鼻孔出血、牙龈出血等)或持续较长时间仍不能止血,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