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一线、二线治疗血小板减少有效 ,为何患者都不愿意用?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临床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治疗上首选糖皮质激素、丙球等,而二线治疗,则包括免疫抑制剂,脾切除,血小板输注等。
然而,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对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有很大的抵触心理,但对血小板持续下降的现象又无能为力。
为什么很多患者不愿意用激素呢?
无论是激素,还是免疫抑制剂等二线治疗手段,短期内效果都比较明显,可谓是立竿见影,但治疗后副作用较多,尤其是长期用药的情况下,患者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是急性胃黏膜病变等不良反应,青少年患者长期口服激素,会变成“小胖子”,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病情久治不愈者,长期受到病情困扰!
免疫抑制剂治疗整体有效率不高,感染风险大;而脾切除治疗有效率较高,但患者存在短期和远期并发症的风险。
有没有一种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升血小板数值降低治疗风险
其实,在血小板减少治疗过程中,并非只有西医药物治疗有效,中医中药传承数千年,其疗效也是有目共睹的。总体来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在发病初期单独应用中药治疗效果要比只用西医治疗效果明显。在治疗中后期则中药可以根据时间(冬季侧重温补、夏季侧重祛湿热)、患者脉象、舌苔、总体症候、对中药敏感反应来调整用中药方剂组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