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血小板减少症慢性比急性的治疗难度要大,并且病程容易迁延反复。很多病人都是如此,对此中医有无好的治疗思路办法?
血小板减少群体:中医对此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
针对脾肾阳虚,瘀阻络脉的慢性ITP:血小板不仅是营血的重要组成,也可能是脾气统血功能的一部分。几个中医认识的要点:
脾气虚弱,则统摄无权,血不循经,溢于脉外;且脾气虚损,脾运失职,气血生化无源,导致气血虚弱。
脾阳根于肾阳,脾与肾,生理上是先天与后天的关系,相互资助,病理上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土,可致脾阳虚损;脾阳久虚,亦可损及肾阳,而成脾肾阳虚之病证。
现代药理作用也表明,补肾药物作用于垂体-肾上腺系统,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或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而没有激素的副作用,且一些健脾和活血化瘀药则具有调整或抑制免疫的作用。
CITP疾病过程中除脾气虚弱、脾肾阳虚,瘀阻络脉这一关键病机外,常常兼挟其他证候。如因患者气血亏虚,卫外不固,经常伴外感邪毒入侵,且每当邪入肺卫,血小板破坏加重而病情加重。
或伴阴虚生内热或热毒炽盛,燔灼血液,迫血妄行,形成新的出血点使疾病进一步进展和恶化。
或命门火衰,火不归原,阴阳不相既济,阴寒凝聚于下,浮阳上扰血府,则迫血妄行等等。瘀血则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针对这方面的辨证去采取针对性的开方治疗,有望促进慢性ITP的病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