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血小板减少难道一定会出血吗?血小板在血液中主要的作用就是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因此,血小板数值降低后,患者会有出血倾向,但并非只要血小板减少,患者就会有出血现象。
对于血小板减少患者而言,是否出血,不仅与血小板数值有关,还与患者体质相关。是否发生出血取决于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和患者个体差异。
一般来说,血小板轻度减少,计数在80×109/L以上者一般不会发生自发出血;
中度减少,计数在(50-70)×109/L时,可出现自发性皮肤出血,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瘀斑、紫癜,刷牙时出血时间长,女性月经量增多等。
重度血小板减少,计数在50×109/L以下者,往往都会伴有严重的出血倾向,大多数人会出现较明显的自发性出血,常见的是广泛的皮肤紫癜,甚至可以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出血。
不同的患者由于在年龄、性别、血管功能、身体结构、出血耐受性及发病急缓等诸多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相同的血小板计数者的临床表现也不相同。有的病人血小板中度减少即可出现广泛皮肤的皮下紫癜,而有的病人即使血小板已经降至20×109/L以下,也无任何出血表现。当然,即使没有自发性出血,也仍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需要提高警惕,做好出血的预防性护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