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是血液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理状态之一。非血液系统疾病也可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症的分类: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症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1.感染
要做好预防就要知道出现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内容,这样才能彻底的阻止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疾病的出现,病毒感染可致血小板轻至中度减少,系因病毒抑制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并使血小板寿命缩短。
2.再生障碍
很多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都是因为其他疾病导致的,骨髓增生低下,可首先出现血小板减少,而后表现红细胞系和粒细胞系增生低下。
3.骨髓增生异常
根治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疾病还需要通过引发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的具体病因,以便从根本上解决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疾病,最早出现巨核细胞减少致血小板减少,继而出现红细胞系、粒细胞-单核细胞系病态造血。
4.骨髓占位性病变
人们应该知道发生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疾病的关键病因,以便做更好的预防措施,一些恶性肿瘤侵犯骨髓使巨核细胞生成减少和抑制其成熟,表现血小板减少,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癌转移等。[1]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机能以及各个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适应力及抵抗力也减退,因此,老年人比较容易生病。由于老年人常体弱多病,因此,得了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时,更应该引起重视,血小板减少主要会表现为出血,包括鼻出血、口腔黏膜出血以及内脏出血等等,老年人血小板减少的表现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首先,老年患者发病较为缓慢,常有长期皮下出血史,由于症状较轻常常被忽略,呈持续性或反复性发作。
其次,脾脏轻度肿大。引发脾脏肿大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对于已发病的患者来说,应当注意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病情的反复发作。
再次,反复出血和血小板中度减少。少数患者会表现为反复出血,连续多年,患者常表现为贫血,身体较为虚弱。血小板寿命缩短,且呈中度减少。
总之,综合老年人本身的生理特点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发病特点,老年人发生严重出血的几率更高,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来说,发现疾病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