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有关于“要不要做骨髓穿刺”的检测类问题也是患者本人以及患儿家属经常提及到的,有的人觉得骨髓穿刺是一种创伤性的检查,再加上要抽取本身的骨髓而变得抗拒。对此,有关此检测项目对于初诊板低的必要性,下文进行相关解析。 在国际指南上,偏向国外那边的一般是建议比较年轻的患者,在血涂片中没有发现血液肿瘤细胞,并且是单一血象表现为血小板低,是可以根据患者意愿暂缓骨髓穿刺检测。但对于在国内而言,即便是通过初步判断大概率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也建议补充骨髓穿刺检测,特别是对于一开始确诊板数就比较低的。 因为血液病临床上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都是比较相似的,不结合看具体的结果说不准就相互混淆,对于医生的问诊也无法代替检查项目。如果单看表面化的指标没有进一步通过实验室检测判断,就有可能忽略一些早期的疾病端倪。 特别是很多恶性血液肿瘤性疾病也可能引起早期的血小板病态性的减少,所以在国内血液科临床上对于此类患病群体普遍是建议完善骨髓穿刺检测,主要是为了更加进一步的明确病情,避免混淆于其他疾病,而耽误病情。 需要特别鉴别造血衰竭类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有的再障患者是早期只有血小板低,后面随着骨髓象慢慢的衰竭了,就渐渐有白细胞,血红蛋白等其他指标的不正常。 还有的情况是其他的一些恶性血液系统性疾病,比如急性白血病、MDS、淋巴瘤等,都有可能在早期表现为巨核细胞产板不良的情况,所以需要进一步做骨髓象,观察骨髓微环境的具体情况,是鉴别,也是进一步的放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