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1年3月11日,我妈妈突然在家晕倒并送往医院(当天有拔罐不知道是不是诱因)
3月12日苏醒,伴有语言意识不清、肢体乱动等精神症状
3月13日,我妈妈确诊TTP,感谢急诊医生强大的专业素养,在3天内确诊了这个罕见病,并在14日开始第一次血浆置换
13日之后一直在icu,人一直昏迷不醒。血浆置换疗效并不明显,我妈妈的血小板一直在5到15之间徘徊。
抽搐也从偶尔发作演变到了频繁发作。最严重的时候几乎每10分钟都要发作一次,有一次抽搐时心率下降到只有30,胸外按压1分钟才抢救回来。
中间经历过口腔出血、肺部出血、消化道出血,我妈妈虽然血小板低,但是好在凝血功能一直正常,有惊无险。
肺部也是有感染的,有感染鲍曼不动杆菌。
当时唯一的欣慰就是看到有人说昏迷的时候特别放松,就想着妈妈现在昏迷可能感觉不到难受。
期间医生多次沟通表示可以放弃治疗,我们就心一横,什么都不想,就单纯不放弃,坚决不放弃,就坚持。期间也是之前的回答给了我很多的力量和希望,再次感谢
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激素+血浆置换
大概在26号的时候,情况很差,我们托北京的亲戚去北大人民医院张晓辉教授挂了号,看有没有什么方案建议。张教授说 病重就要下猛药,可以考虑大剂量激素冲击。他还说:“人还年轻,很有希望!”(我妈48岁)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
他给出框架之后27号这边血液科会诊,重新制定了方案,用大剂量激素冲击
4月1日,经过了14次血浆置换,终于终于终于开始有了好转的迹象,血小板突然到了32,人仍然昏迷。
3月30和31日就是我之前提到过的抽搐最严重的两天。4月1日我刚刚结束隔离,并来到了医院。妈妈在icu我们并没有见到,但不知道是不是她感应到了我回来了,就是这一天很突然的好转了,主治医生谈话的时候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就好转了。
血小板持续上升又持续下降,4月9日的时候反复到了最低点,30,又来了一轮大剂量激素冲击。
4月15日,人还没醒,但是左手会无意识乱动了。
4月19日,停止血浆置换,共计28次血浆置换。
4月26日,能叫醒了,能进行简单的沟通,会根据指令做简单的动作,如吐舌头等等。
4月27日开始进行高压氧治疗,每天一次。
5月1日,在icu待了49天,终于转出icu,转入血液内科普通病房
现在是2021年5月4日,目前已经在医院52天,我妈妈情况还算稳定,由于之前插管太久压迫到了嗓子,说话很沙哑,目前可以简单的交流,比较迷糊,不识人,有时会着急、烦躁,应该是意识正在慢慢恢复中。
血小板、乳酸脱氢酶是反映疗效的较敏感指标。降钙素原是反映炎症和感染的指标。胆红素尤其是间接胆红素是反映溶血的指标。这四个指标可以重点关注一下。有时候医生没有测,只要测了的我都记录了,大家可以有个参考。
还有几个点想跟大家说一下:
1.血浆不够的情况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可以问一下医生怎样才能解决,需不需要组织献血等等
2.咱们这个病比较急比较凶险,可能没办法转院到北京去看,可以像我们一样找亲戚去求助协和等医院的医生。
3.我妈妈的好转真的就是突然间好转了,4.1好转的,3.31医生还在劝我们放弃治疗。医生后来一直都觉得是个奇迹、很惊讶。希望大家保持希望,能努力就去努力一下,信任亲人,信任医生,信任现在的医学水平。陪护的同时照顾好自己。
我爸也写了一个回答但我觉得比较乱,因为他是之前在治疗过程中实时更新的,需要更多细节的病友可以看一下: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经历
后来有一次小的复发,血小板降到75,倒不是特别严重。是有一些后遗症的,后来紧接着我妈妈又确诊了另一种免疫系统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我妈妈应该是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以及其他药物。
其他后遗症还包括:大脑受损,短期记忆受损比较严重,长期记忆有损伤但是还好,有时候一些细节会想不起来。 昏迷太久导致肌肉萎缩,目前还是无法站立。 由于插管的时候抽搐,上面的门牙被生生咬断,只剩下两颗虎牙。刚苏醒的时候左胳膊无法伸直,后来做康复训练目前恢复的比较好,不影响生活。
最后希望咱们都能顺利度过这个坎,早日康复,早日回家,也希望咱们以后的生活都可以健健康康,顺顺利利,开开心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