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血小板生成不足及血小板破坏过多
B、骨髓巨核细胞生成增加
C、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
D、脾吞噬血小板增多
E、感染导致血小板减少
3.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8×109/L,近期将实施胃切除术,下列治疗中不适当的是
A、静注丙种球蛋白
B、长春碱类
C、促血小板生成素
D、血小板输注
E、大剂量甲泼尼龙静注
4. 患者,男,60岁,确诊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年,激素治疗无效,再次评估病情后仍考虑诊断为ITP,遂选择切脾术,但血常规仍提示血小板减少,多波动在10×109/L左右,且仍伴有反复口腔及牙龈出血,疾病分型为
A、持续性ITP
B、新诊断的ITP
C、慢性ITP
D、难治性ITP
E、重症ITP
5.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典型骨髓象表现为
A、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B、粒、红、巨三系病态造血
C、巨核细胞减少
D、原始巨核细胞>20%
E、巨核细胞数增多伴成熟障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