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众所周知,血小板数值过度增殖可有并发血栓的风险,临床上对于此类患病群体(原发/继发血小板增多症)都会强调“抗血小板”治疗,也被称之为降细胞治疗,其中用药盘点,下文进行相关解析。 “抗血小板”用药盘点:阿司匹林价格比较便宜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称为氧化酶阻断剂。阿司匹林是世界上应用最多的抗血小板药物,且价格低廉,推荐每天1次,75~150毫克/天,长期治疗以预防高危患者发生严重血管事件,不主张大剂量长期应用。此药可对肠胃黏膜造成损伤引起出血并发症,必要时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H2受体拮抗剂及质子泵抑制剂,可能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 【噻氯匹定】 噻氯匹定、氯吡格雷(玻立维、泰嘉)称为ADP受体拮抗剂。噻氯匹定的副作用明显多于氯吡格雷,特别是可诱发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故服用此类药时需定期复查血象。目前,该类药主要推荐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治疗,以及介入治疗后患者一定时期内的联合用药。该类药价格较贵,应有针对性地选用。 【西洛他唑】 西洛他唑(培达)和潘生丁称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洛他唑服用后起效快,停药48小时后血小板功能即可恢复正常,在临床上一般是适用于近期外科手术者,特殊情况下可作为噻氯匹定的替代用药。 【阿昔单抗】 阿昔单抗,替罗非班和依替巴肽等称为GP IIb/IIIa拮抗剂。上述三药是目前主要的静脉制剂,口服制剂均以失败告终。对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短期静脉给予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有利于降低手术相关的栓塞并发症;介入治疗静脉应用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时,减少肝素用量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其他吲哚布芬等抗血小板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有限。有些中成药也有一定的抗血小板作用。 以上主要是一些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对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也会涉及到,其他治疗方面多是羟基脲,干扰素等,可以很好的达到血液学缓解,降低血小板数值。因为此病属于慢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只要是数值安全水平,无严重并发症情况,都是可以获得多年的生存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