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在紫癜患者中,有一部分是因为明显的过敏性病灶而引起的紫癜发生,对此,一线治疗常会涉及到“抗过敏治疗”一般是药物服用。从20世纪40年代第一个抗组胺药问世后就不断有不同的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出现于市场,先后有异丙嗪(非那根)、羟嗪、去氯羟嗪、扑尔敏、多虑平、脑益嗪、赛庚啶、酮替芬等。 因过敏而起紫癜,服用“抗过敏药物”必知! 一、抗过敏类药物要换着吃 不同种类的抗过敏药物都有其自身的作用机制和抗过敏特性,各种药物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侧重点不一样。对于顽固性或病情较重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同时使用两种或几种抗过敏药可以增加治疗效果,即联合用药。用药时应注意所选药物应各属于不同的类别。 白天宜使用无镇静作用的药物,晚饭后或睡前应用具有镇静安眠作用的药物。需要长期联合用药者,在病情稳定,症状控制后不应立即停用所有药物,而应先从一种药物撤起,逐渐停用药物,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 二、抗过敏药物也可导致过敏 其中以扑尔敏、苯海拉明最为常见。能够参与或导致过敏反应的化学介质种类繁多,而且过敏反应的过程极为复杂。当抗过敏药物只能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环节或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断全过程时,过敏反应仍可发生。 如果患者在服用抗过敏药后原有疾病不愈反而症状加剧时,应考虑到药物过敏,而不要误以为是药量不够所致,如果继续加大剂量,可能十分危险。所以当使用一种抗过敏药无效时,可以考虑换用另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过敏药。 三、任何一种抗过敏药都存在耐药性 有些过敏性紫癜患者仅仅服药1个月,就出现了极强的耐药性,此时就需要换一种抗过敏药继续治疗。 解答过敏性紫癜患者对于“抗过敏类用药”两个疑问: ①:药物什么时候会起效?这类药物口服后经胃肠吸收,30分钟起效,药效持续4~6小时。 ②:药物有哪些副作用?这类抗过敏药有乏力、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及口干等副作用。 Ps:20世纪80年代后生产了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先后有阿司咪唑(息斯敏)、特非那定(敏迪)、氯雷他定(开瑞坦)、西替利嗪(仙特明)、咪唑斯汀(皿治林)、地氯雷他定(恩理思)及非索非那定等,这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小,没有或仅有轻度嗜睡作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