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不同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人,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通常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约半数病例无明显自觉症状,仅在检查血常规后才被发现,另约半数患者的症状轻重取决于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及其进展速度。 针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病群体中,关于症状的发生比率,总结如下: ①5%~26%肝大; ②16%~20%有脾大,多数程度较轻; ③5%~15%伴轻度淋巴结肿大。 医者表示,骨髓增生异常活跃及无效造血导致的二系、三系血细胞减少和血细胞形态学之间的矛盾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主要特征。 对于MDS,骨髓增生异常活跃以及无效造血,你都占了吗? 据相关调研统计,有90%的MDS患者会伴大细胞或正常细胞正色素贫血,网织红多数正常,少数可降低或升高。约2/3病例血片可见伴巨幼样变的幼红细胞,50%病例呈全血细胞减少,20%示贫血加血小板减少,5%表现贫血加白细胞减少。 且在血片中性粒细胞颗粒减少或缺如,分叶过多或不分叶颗粒少且POX阴性,约3/4病例血片内可检出原始细胞和幼粒细胞,偶见Auer小体,可见巨大血小板、低颗粒血小板以及直径<15μm之淋巴样微巨核细胞。 关于MDS骨髓病态造血,有话要说: 骨髓病态造血算的上是MDS诊断问题的核心了,实际是指三系造血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异常,以及细胞形态与内在结构统一性的丧失,当此种发育异常的细胞占各系细胞的10%~20%以上,即称该系细胞存在“病态造血”现象。在临床上的多数病例示增生异常活跃,不足15%病例骨髓示增生减退。 关于MDS的诊断标准条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多数病例可同时存在骨髓象异常增殖以及病态造血的情况,对此需要与造血衰竭性疾病以及恶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特别是白血病相互鉴别。对于初诊原始细胞比例就较高的MDS病人,早期的治疗走向就需高强度进行,争取尽快达到缓解,避免MDS转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