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血液学异常是大多数血液病患者都会发生的病症表现,特别是对于一些恶性血液肿瘤患病群体,通过必要的化疗疗程阶段,还会发生骨髓抑制的表现,特别是血小板数值低下。在这一阶段,需要做好评估分级、治疗、防护措施。 0度正常:血小板计数是在100-300 1度减少:血小板数值是在75-99 2度减少:血小板数值是在50-74 3度减少:血小板数值是在25-49 4度减少:血小板数值是低于25 以上血小板减少WHO分级,在临床上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一般1-3度可观察防治,低于25就需要考虑采取治疗手段。临床上治疗手段主要有输注血小板和给予促血小板生长因子,目前国内只有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这两种促血小板生长因子获批。 rhIL-11 推荐剂量为25-50ug/kg,属于皮下注射,1次/d,至少要连用7-10d,一直到化疗抑制作用消失或达到共识停药标准。这方面药物是存在不良反应,多是乏力,发热,头晕头痛,肌肉及关节酸痛等情况。此外水肿,眼结膜充血,皮疹,心悸,心律失常等,因此一般情况较差的血液病患者需要谨慎使用。多数在Ⅰ-Ⅱ度,停药后多可自行消退。 rhTPO 血液病化疗时,预计药物剂量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及诱发出血需要升高血小板时,可于给药结束后6~24h皮下注射用,剂量300u,1次/d,连用14d。在此药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血常规,一般应隔日检测一次,密切注意外周血小板变化,在血小板达到所需指标时,应及时停药。在用药前,用药中及用药后的随访中,应检测包括血小板和外周血涂片在内的血常规。 当化疗中伴发白细胞严重减少或出现贫血时,rhTPO可分别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合并应用,对于上一个化疗周期发生过3级以上CIT的患者或出血风险较大的患者,建议更早使用。 有些血液病患者骨髓抑制的表现并不严重,并且在7-14天以内就可自行恢复。而有的血液病患者则骨髓抑制时间很长,还需要依靠支持维持治疗(调节血象类辅药)来稳定数值的安全,否则就会影响到总体的病情以及治疗的进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