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血液系统疾病之一,在血液临床上较为常见,虽然是属于良性病灶,但病情“严重”的患者一点都不低于白血病的“凶险”。因此,一经确诊都需要积极采取治疗。而在选择方案的同时,很多病人也都怀疑自身的诱病因素,下文进行相关解析。 一、想一想发病之前吃了什么药物? 药物的种类是多样化的,很多药物的使用会直接或间接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其中以“氯霉素”多见,多数发生在服用后数周或数月。另外对于一些有肿瘤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化疗药物也会导致骨髓抑制的情况,其中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而白消安、亚硝胺类则是永久性的。这些原因可诱发导致再障以及继发性再障。保险起见,生活中的小感冒发烧也不建议随便胡乱服药了事。 二、观察一下周围环境以及工作范围? 一个不佳的环境也可能诱发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特别是内存化学毒物的环境,以慢性苯中毒多见。可由周围工厂的含苯废弃物污染,或新装修的家具中残留苯过多引起!如果避无可避,工作所需,建议定期检查身体!另外,装修一项完全可以避免,在装修后必要请检测环境污染的人员全面排查一番,有甲醛超标及时处理!可达到降低装修环境诱发再障的概率。 三、病毒炎症感染,也可能导致再障? 病毒感染是可能诱发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以以乙型肝炎病毒多见。急性再障较多在乙型肝炎恢复10周后发生,慢性再障与慢性乙肝病史也有较好的相关性。 四、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诱发再障的免疫因素 再障同样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另外本身免疫缺陷的患者也容易患血液系统疾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 有上述病史的人群出现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下降时应当提高警惕。引起再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上主要是与疾病相关因素。生活中能避则避,能防则防!而对于已经得了再障的患者,也需要注意药物服用与周围环境接触,避免加重病情以及影响病情康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