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急性再障中医在早期主要为辅,而对于慢性再障,中医多数是占有主导的作用。慢性再障的中医发病机制归纳为:虚为本,邪实标,痰瘀为变;肾源亏,脏腑伤,生化失司;阳气衰,阴分陨,阴阳俱羸;髓骨枯,精血竭,气血两亏。 医者表示,疾病所成,非一时之功。 也就是即使为初发的慢性再障患者,病程亦已久,部分患者同时可伴见夹痰夹瘀之象,久病者亦甚,痰瘀阻滞于内,精微无以通达,影响疏布,令“新血不生”,治疗上强调: 一、兼顾“痰瘀”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 二、在补肾基础上应佐以健脾化痰祛瘀之品; 三、治疗过程用药需缓,忌涤痰/破血。 因为病在骨髓,症为造血衰竭,因此疾病的性质决定了治疗慢性再障需要长期规范治疗。加者慢性再障免疫力低下,易并发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一旦外邪侵袭,常令髓骨生血再受打击,疾病加重复发。 这里中医的治疗思路比较广,但就“从肾”基础上,给出一些建议:不忘固卫固表。 中医处方解读:治疗慢性再障,会常用到这两种 ①玉屏风散 ②黄芪桂枝五物汤 其中,对于黄芪的用量,除非患者“热”盛,最高可用至60g。通过预防感染的发生,减少覆辙,继而提高临床疗效。紫草除了清热解毒作用外,临床应用同样发现具有升高血小板的能力,临床用量可至30g,但需注意其寒凉药性。 需要提醒,中药并非千篇一律,一个方子也无法贯彻治疗前中后,同样的道理,在治疗再障过程中,一个方子是无法长时间服用不更改加减的,也需要考虑后续的中药停药事宜,不宜过长过量的服用,跟西医是一样的。 在慢性再障治疗过程中,除却西药,中药同样起到了增效减毒的作用,避免停经、肝损、男性化等副作用,推荐用之,前提需要找寻正规医院,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学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