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顾名思义,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其血液中的血小板数值,要远远低于正常值。一般正常人的血小板标准值在(100—300)×10^9/L这个范围内,当低于100×10^9/L时即为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在人体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血管创伤而失血时,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的功能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创伤发生后,血小板迅速黏附于创伤处,并聚集成团,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子;第二段主要是促进血凝并形成坚实的止血栓子。
而当血小板数值不足时,上述功能就会受到抑制,止血凝血功能受到影响而大打折扣,患者就会出现多部位多器官的出血症状,当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出血或颅内出血时,患者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因此,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积极的提升血小板,增强其止血凝血功能时,也要注意避免食用会使凝血功能受到影响的食物,防止二次伤害的发生。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患者就要尽量避免食用以下食物。
洋葱:洋葱含有的前列腺素A,是较强的血管扩张剂,能抗血小板聚集,对于止血凝血十分不利。
生姜:姜有促进血液循环,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凝集,同样不利于血小板的止血凝血功能。
大蒜:大蒜素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有关调研结果提示吃一两头大蒜可能影响到凝血,所以少量吃是没什么关系的。
西红柿:有资料说西红柿含有多种活血化淤的成分,黄酮素,有抗凝作用;籽粒周围的黄色胶状物质含番茄因子,能防止血小板聚集,也会影响到凝血问题。
因此,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升板,也要注意避免使止血凝血功能再次受到影响,食用任何食物,都要注意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