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血小板减少症是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通常情况下,血小板<50×10^9/L时存在皮肤、黏膜出血的危险性;血小板<20×10^9/L时有自发性出血的高度危险性;血小板<10×10^9/L时,有自发性出血的极高危险性。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是因某些药物致使周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而致的出血性疾病,按药物作用机制分为骨髓抑制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在血液病中是比较常见的,除去疾病本身的因素外,也与用药不当、防范措施不到位等等因素有关。要积极预防血小板减少的发生,防止复发,最少要坚持以下三点: 1避免毒物或放射性物质的损害 接触损害造血系统毒物或放射性物质时,应加强各种防护措施,特殊工种要佩戴防毒面具。患者应尽可能减少放射诊断治疗次数,避免过多照射发生,并定期进行血象检查。 2积极防治病毒感染 大力开展防治病毒性肝炎及其他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与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有密切关系,最常见的是肝炎病毒。因此,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防治各种感染的发生。 3合理用药 化学物质尤其是药物,是导致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最常见因素,所以必须注意合理用药。防止滥用对造血系统有损害的药物。 对血液病患者而言,三分治七分防,由此可见日常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这对没有患血小板减少症的人很重要,可以预防;对已经确诊的患者更重要,可以防止病情加重,促进康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