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一,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相对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hronic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CC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SCLE)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更紧密。 SCLE跟抗SSA/Ro抗体关系密切。约70%(60%~100%)SCLE的血清里有抗SSA/Ro抗体。 SCLE最常见波及的是光照区域:
虽然光照会加重本病,但面中部却不是常累及部位,而面侧部是受累部位。 SCLE的常见表现有: - 小的、略带鳞屑的红色丘疹,
- 银屑病样斑块(丘疹鳞屑性)
- 环形红斑
- 可带来色素沉积,或脱落。
- 无瘢痕、无皮肤萎缩
往往是先有小的红色丘疹,随后演变为银屑病样,湿疹样的丘疹鳞屑改变,或者环形红斑。 SCLE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 1,相对DLE,血管周围和皮肤附属器的淋巴细胞浸润往往更为表浅 2,基底膜增厚不明显,甚至没有。但存在基底层空泡样变、真皮黏蛋白沉积; 3,相对DLE,少有角化过度、毛囊栓。 二,其他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一般来说,药物性狼疮也被归入亚急性的皮肤型红斑狼疮。可参看《药物性狼疮》,这里就不讨论。
新生儿狼疮(neonatal lupus, NL)也属于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其内科相关内容看参看《世界狼疮日:当狼疮遇上妊娠与新生儿》。其皮肤特征在本篇简单讨论。
NL主要位于 虽然躯干也可受累,但很少见。
NL常表现为: - 凸起的活动性边缘伴中心轻微萎缩的红斑性环状皮损或弓形斑疹,
- 可有皮肤鳞屑
- 萎缩性病变可呈网状
-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瘤性丘疹
通常来说出生时即存在皮疹,但也有暴露于紫外线后再出现的。在6~8月龄时会自发消失。不过NL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瘤样丘疹可在6月龄时再出现,并持续到1岁左右。
因为NL皮损是自限性的,所以无需治疗。建议做好防晒、避免加重即可。
| |
 | |  |